- 朱余佳;
对某井壁混凝土结构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采用随机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冻结井壁混凝土结构力学参数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1)合理的相关函数形式为高斯型(3-DSQX),相关距离(ACD)越长,冻结井壁混凝土的变形标准差越小;变异系数越大,变形标准差越大;(2)在弹性模量、泊松比、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随机性影响下,井壁最可能失效的深度分别为500 m、300 m、400 m、600 m,最大失效概率分别为5.55%、4.99%、4.76%、4.01%;(3)改善搅拌均匀度、减小弹性模量的随机摆幅、降低弹性模量的变异系数,可以有效地改善井壁的可靠性。
2025年04期 v.24;No.136 70-7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1K] - 罗吉安;李承煌;
研究高温条件下黄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能量演化规律,对不同温度作用下的黄砂岩进行物理测试和单轴压缩力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由25℃升至700℃时,黄砂岩的体积膨胀率、质量损失率和密度减小率均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且温度大于300℃后三者变化率相较之前明显增大;随着温度升高,黄砂岩应力-应变曲线的压密阶段逐渐延长,峰值应变逐渐增加;峰值应力与弹性模量在温度小于300℃时随温度作用逐渐减小,温度达到500℃时显著增加;总能量演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与应力-应变曲线相对应,体现了黄砂岩的破坏过程。
2025年04期 v.24;No.136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2K] - 方鲁兵;杨跃跃;朱春双;
深基坑开挖至回填期间需要对其进行监测。采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与物联网的深基坑监测工法及其在某高职院校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中的应用实践。以REVIT软件构建的三维空间模型为基础,从确定监测点位、安装无线传感器、调试无线传感器、数据采集和传输云平台、数据监测预警及分析、过程中动态施工调整6个方面进行了应用实践,阐明了工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案。通过该工法的应用实践,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5年04期 v.24;No.136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4K] - 代金秋;郭桂芬;赵红霞;张锦航;毛文倩;李云晗;翟露博;
在现代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处理已成为工程领域需要重点突破的难题。旨在分析粗骨料体积分数取代梯度(0%~100%)和0.2%体积分数的玻璃纤维协同作用对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均低于天然骨料基准组,但粗骨料取代率达到60%并掺入0.2%玻璃纤维时,力学性能虽未显著增强,但其内部结构及部分性能指标等综合表现呈现最优。这可为再生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合理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04期 v.24;No.136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1K] - 吴杰;
围绕甲骨文数字化保护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高精度数据采集、整合与修复的技术路径,提出基于三维光学扫描、多光谱成像等先进技术的全维度数据采集方案,并强调建立统一的采集标准和完善的元数据治理框架对于保障数据质量、促进跨领域共享的重要性。探讨甲骨文保护的3条主要路径:结合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或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沉浸体验;社区文化推广及文创产品开发;数字化传播与创新应用。针对甲骨文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培养跨学科人才、创新博物馆展览、构建国际合作机制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策略。
2025年04期 v.24;No.136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