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工学院学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两个结合”视角下载人航天精神的形成机理和实践要求

    沈宇;丁静洁;

    载人航天精神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性成果,其内在逻辑在载人航天精神的生成中得到充分印证。载人航天精神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守正创新。在遵循“两个结合”框架逻辑的基础上,传承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应在内容上紧扣时代主题,方式上聚焦文化创新,立场上坚持人民至上。

    2025年03期 v.24;No.13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红旗渠精神研究

  •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

    杨玉东;杨锦儒;

    “以人民为中心”是红旗渠精神和延安精神的逻辑起点。红旗渠精神和延安精神从不同时期、不同维度印证了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书记对两种精神的定位、影响和传承弘扬路径作出过批示指示并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为我们研究和弘扬两种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方法论。

    2025年03期 v.24;No.135 6-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 红旗渠精神的团结协作方式及其优越性

    田强强;

    红旗渠精神的团结协作方式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劳动的生产方式,是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劳动形式。团结推崇集体主义的力量,协作要求互相帮助、共同奋斗和荣辱与共。这种劳动形式提高了作为集体的生产力,它在劳动生产率、劳动主体、劳动组织和劳动精神方面都比资本主义的协作方式具有优越性,实现了对林县域内外的水源、土地和人力资源的统筹,实现了对劳动工具等生产资料的统筹,迸发出伟大的社会主义集体劳动的强大合力,这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2025年03期 v.24;No.135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 盘阳会议:红旗渠建设中的“遵义会议”

    曹彦鹏;

    1960年3月初,中共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扩大会议,史称“盘阳会议”。此次会议是红旗渠建设的关键转折点,被称作红旗渠建设史上的“遵义会议”。会议的召开有着紧迫的现实背景,会议内容涉及战略调整、工程命名、工作要求等多方面,对红旗渠建设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统一了思想,调整了战略,提振了士气,为红旗渠的成功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03期 v.24;No.135 14-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政治与法律研究

  • 文物保护法修订视域下安阳殷墟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蔡淮涛;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瑰宝。我国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目前已形成了以文物保护法为主,刑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辅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安阳殷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文化遗址与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以2024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为研究背景,结合安阳殷墟遗址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从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刑法规制3个方面对安阳殷墟遗址与文物保护提出法律保障方面的建议。

    2025年03期 v.24;No.135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 数据知识产权法律实训课程研究

    宋戈;

    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由此引发了数据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的法律问题。高校数据知识产权法律实训课程对于提升高校法律专业学生的数据知识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科学设置高校数据知识产权法律实训课程,应当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升数据知识产权法律实训课程效果。数据知识产权法律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层面包括问题导向学习、理论讲授与问题讨论、案例学习深化的基本步骤,实现数据知识产权的理论知识、法律规范、职业技能的学习目标,以满足社会对数据知识产权专业化人才的现实需求。

    2025年03期 v.24;No.135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 追问本原、识得自性与大有可为——关于构建中国政治哲学学术体系的思考

    王旖雪;

    为释放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者的潜能,形塑中国政治哲学的学术体系,使中国学者跻身于国际政治哲学研究的话语圈之中并处在重要的位置,中国学人就必须从追逐西方学者“圣经”启示的喧嚣中沉寂下来,对政治哲学的本质进行自己的独立追问,还应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遗产加以梳理,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特质作出说明,在此基础上着手建构中国当代政治哲学的学术体系。

    2025年03期 v.24;No.135 28-3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 青年思政教育创新的三重难题:基于原子化趋势

    赵政;魏万磊;

    现代社会原子化趋势以个体化、网络化与碎片化为基本特征,深刻影响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及社会联系方式,从而使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新需求。分析青年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困境,指出原子化社会青年思政教育面临教育主体间的弱连接、教育内容的解码变异以及教育场域的结构坍塌三大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提出强化多主体协同机制、优化教育内容设计、重塑双线融合教育场域以及发挥共青团中间组织作用的创新路径。

    2025年03期 v.24;No.135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 构建和谐网络交往空间的路径探讨

    高晓琰;邹小华;

    交往空间作为主体交互活动的场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方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交往迅猛发展,网络交往空间的扩展成为社会与时代变迁最显著的特征。网络交往空间具备开放性与交互性、匿名性与虚拟性以及去主体化的特征。网络交往空间在提供交往领域的同时,也存在网络安全隐患、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社会关系疏离等不良现象,进而带来道德失衡、价值失序甚至引发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网络文明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领域。构建新时代和谐网络交往空间,要深化马克思主义和谐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网民和谐自律意识;建立网络空间常态化监管机制。只有全民参与,才能实现网络空间的共治共享,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注入精神动力。

    2025年03期 v.24;No.135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 资本、环境与权力下的空间生产: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结构化实践路径——基于合肥市T社区的个案

    张亚楠;

    空间生产是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核心要素。借助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对城市社区体育空间“三维一体”结构进行分析,提出社区体育空间生产的“资本—活动—权力”逻辑框架,分析如何通过汇集社区资本、搭建社区体育活动和赋予居民公共权力实现社区体育空间的重塑,并以此推动社区体育治理成效延续性和持久化,最终实现社区体育自治的根本目标。构建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结构化实践路径,应以社区体育资本建设为核心,构建社区体育治理基础;以社区体育服务供给为核心,进行空间实践;以居民空间公共性为核心,保证社区体育空间居民共享。

    2025年03期 v.24;No.135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 中央企业党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养研究

    马霜春;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央企业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不仅关乎个人成长与发展,更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定运营与社会责任的履行。探讨当前中央企业党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养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以期为中央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的建设、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24;No.135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社会调查对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道路的作用分析

    王灿;

    社会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方法,也是制定政策的重要信息来源。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转入农村地区,但是经验不足、力量薄弱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农村缺乏了解。如何解决农民问题,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如何实施正确的政策开展土地革命,是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深入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党内不清楚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农民切实的利益需求融入党的政策当中。社会调查作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了解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方法,不仅为解决农民问题提供了方法途径,也为党内正确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可靠保证。

    2025年03期 v.24;No.135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经济与文化研究

  • 成都市周边生态旅游资源形态聚类分析

    李华星;张清;

    为厘清成都市周边生态旅游资源禀赋,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成都市周边生态旅游资源,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开发条件、资源社会效应3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并对生态旅游资源形态进行聚类,获得包含4类的形态类别。结果表明,要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民族文化体验、农村旅游、当地特色等不同类别的旅游资源进行组合。通过旅游资源整合,满足游客游览壮丽河山、感受大自然多样化等的旅游需求。

    2025年03期 v.24;No.135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5K]
  • 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研学旅行深度开发与国家认同提升研究

    文斌;曹慕晗;

    聚焦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研学旅行,探讨其深度开发现状及在提升国家认同方面的作用。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大别山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存在开发力度不足、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及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创新产品开发模式、深度挖掘大别山精神内涵及构建全面旅游服务体系等策略。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提升红色研学旅行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进而增强游客的国家认同感。

    2025年03期 v.24;No.135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 汉字文化赋能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甲骨汉字文化为例

    王志明;王永昭;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所在、根脉所系,国际中文教育是汉语和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依托丰富的地域汉字文化资源,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文化融入国际中文教育中,丰富国际中文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对于促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2025年03期 v.24;No.135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 基于7W传播理论的甲骨文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许珂;

    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记录了商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化的传播需要多元化主体的协同合作,结合历史价值与现代创意设计传播内容,优化新兴媒介与传统渠道的融合,精准定位国内外受众,提升传播效果;甲骨文化的传播应借助数字技术与国际平台,突破文化壁垒,推动甲骨文化的全球传播和跨文化交流。基于7W传播理论,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传播动机和传播环境7个维度系统分析甲骨文化传播的现状,以期为甲骨文化的传播策略优化提供学理参考,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从而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

    2025年03期 v.24;No.135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 新时代博物馆研学品牌的创新与实践——以殷墟博物馆“商传千年铸未来”研学品牌为例

    杨艳梅;

    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活化利用文物资源,弘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殷墟博物馆“商传千年铸未来”研学品牌以殷商文化为依托,在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的基础上,针对青少年群体建立起与殷商文化密切相关的系列研学课程体系。通过采用“博物馆研学课程+”的新途径,和学校、社区、企业团体开展跨界合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2025年03期 v.24;No.135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 学习共同体与大学学风建设互动探究

    芦佩玉;

    学习共同体与大学学风建设均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服务,二者在育人过程中既有主体、要素、特性的交融,也有个性与共性、校内与校外场域、灵活与规范的互补。二者的互动以人才培养和主体发展为主线,遵循参与协商、尊重包容、多重互嵌的原则,从主体、平台、系统3个方面构建互动策略,提升育人效果。

    2025年03期 v.24;No.135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 数智时代图书馆服务风险与防控策略研究

    任杰;

    在数智时代,图书馆服务既迎来了创新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通过分析数智时代图书馆服务面临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防控策略,指出数智时代图书馆服务风险及其防控策略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需要持续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变化,不断探索创新,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加强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平台,以满足读者多方位需求。

    2025年03期 v.24;No.135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文学与艺术研究

  • 《文心雕龙》风骨论的空间意识诠释

    李牧;张志勇;

    刘勰在承续《诗》《易》中的空间意识的基础上,捕捉到“风”“骨”的自然特质中蕴含的空间性特质,并将其延伸至文学审美领域,形成风骨论。风骨论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局限于理论层面,还有着影响文学实践的现实力量,是介入文学创作现实的一种空间结构,对后世文学创作与批评有着较大影响。

    2025年03期 v.24;No.135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2K]
  • 论《虬髯客传》的叙事笔法及思想观——基于金庸对《虬髯客传》的评说

    邱宝梁;李晨曦;黄俊秋;

    通常画家为小说绘插图,而小说家为画作配文则较为少见。金庸曾计划依据任渭长的《卅三剑客图》版画集,为每幅画创作短篇小说,但在完成《越女剑》,续写《虬髯客》时陷入停滞。金庸自认难以将其转化为简洁明丽的语体文,故附上原文,并对《虬髯客传》精炼的叙事笔法大加赞赏。从金庸对《虬髯客传》的评述出发,深入剖析小说叙事笔法的精炼之处,同时探讨该作品所蕴含的“道”的思想观念。

    2025年03期 v.24;No.135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 接受与拒绝之间:《赞美沉默》中主人公的身份认同困境

    李美芹;李萌;

    《赞美沉默》是非洲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古尔纳于202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而引发全球对非洲英语文学和流散文学的进一步关注。流散文学作为文学流派中重要的一类,着重体现身处2种文化之间的人所面临的境况和挣扎。《赞美沉默》主要探讨了主人公在居住地英国和故乡桑给巴尔之间寻找的个体身份认同、文化身份认同、民族身份认同以及国家身份认同时所持有的矛盾态度和所经历的身份认同危机,并对造成身份认同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此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流散者在流散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危机现象。

    2025年03期 v.24;No.135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 全球化语境下网络文学的民族性坚守与创新

    张红敏;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着世界文学的版图。网络文学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主题选择、价值观念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网络文学的创新性则是在国际文化交流碰撞的大背景下,为适应全球化语境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表现力、借鉴国际流行文学形式,积极创新。探讨网络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下所具有的民族性坚守与创新,既是对传统文化精髓在现代传媒语境中的存续与发扬的考察,也是对文学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找平衡、促进文化多样性的深刻思考。

    2025年03期 v.24;No.135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从序跋到舞台:曹禺戏剧创作的裂隙与张力——以《雷雨·序》《日出·跋》为例

    杨婧;黄莹;

    运用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框架,深入剖析《雷雨·序》与《日出·跋》中的宣言性论述,并将其与舞台实践中的实现情况相对照,展现了曹禺戏剧创作中理想与现实、诗学追求与社会语境之间的深刻裂隙与张力。《雷雨·序》与《日出·跋》中强调的“宇宙神秘力量”及“损不足以奉有余”等核心主题,在转化为舞台作品时遭遇了现实主义原则的约束和意识形态的整合,从而在文本层面产生了显著的裂隙。这些裂隙不仅映射出曹禺作为艺术家的自我觉醒,也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在转型阶段所面临的多重话语冲突与融合的历史缩影。

    2025年03期 v.24;No.135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 从语言创作风格视角看《傲慢与偏见》

    孙华彬;

    小说的语言创作风格是作家用来表达思想观点的重要表现手法。小说《傲慢与偏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通过反讽幽默的语言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用戏剧化语言推动剧情发展和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表达深层思想内涵。分析《傲慢与偏见》的语言创作风格,有助于对该作品艺术性和文学性精准把握和深刻理解。

    2025年03期 v.24;No.135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语言学研究

  • 缅甸独立以来语言冲突问题探析

    王佳一;蔡向阳;

    缅甸是一个族群关系复杂的国家,语言冲突问题十分突出。通过对缅甸语言冲突历史的梳理,可以看到缅甸的语言冲突主要集中在关乎语言地位的符号性冲突和教育领域的资源性冲突,呈现出时代导向性和循环往复性的特点。这些冲突导致缅甸国家认同方面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国家建设向心力减弱、民族对立加剧以及民族文化传承受阻。缅族精英将语言统一视为国家认同建构的根基,而少数民族则将母语权利视为民族自决的核心诉求,双方在“单核”与“多元”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

    2025年03期 v.24;No.135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晚清国人自编中英翻译教材活动考略

    谢泽楠;黄梦蜒;

    晚清以来,中西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中英双语翻译人才需求随之扩大,以翻译为名的教材开始出现,但时人对翻译教学及其教材之看法有别于今。通过对同期《翻译小补》《华英翻译捷诀》《华英翻译金针》3本翻译教材的编撰体例与题材选用的考查,可管窥晚清时人对于翻译教学的认知,亦可洞悉西学东渐背景下时人的语言学习观念。

    2025年03期 v.24;No.135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