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天池;冯淑惠;丁文恩;
数字能力是跨境电商企业获取海外客户、提升品牌知名度以及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河南跨境电商企业在数字化能力建设方面面临诸多问题,通过引入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数字能力评价体系,旨在帮助企业精准识别短板并合理调配资源,助力豫品出海从数量阶段向价值阶段迈进,为跨境电商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兼具科学性与地域适配性的理论支撑。
2025年05期 v.24;No.137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4K] - 潘宁;
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可弥补公共人力资本投入的不足,从而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人力资本,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在构建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的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基于2014—2022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泰尔指数分析河南省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发展水平及地区差异。结果发现:(1)样本期间,河南省和四大经济区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呈稳步上升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其中,豫北地区和中原城市群增速较快。(2)从地区差异来看,河南省整体泰尔指数不大,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较大且呈逐年扩大趋势,而区域间差异逐年减少。四大经济区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水平差异明显,地区内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原城市群、豫西豫西南地区、豫北地区和黄淮地区。
2025年05期 v.24;No.137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2K] - 高士君;喻莎莎;
加快城市物流和城市经济的协同发展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熵权法测算两者的发展指数,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与Kernel密度函数,对两者耦合协调的程度及其地区差异与空间演化规律进行深度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逐渐上升,但整体水平不高;区域差异逐渐增大,以郑州为中心的豫中地区发展较快。建议完善物流基建,强化多式联运网络;发挥郑州中心枢纽作用,优化全省物流布局,推动城市经济和物流均衡发展。
2025年05期 v.24;No.137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郭丽;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既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息息相关,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安阳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进程中面临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人才相对短缺等问题。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安阳需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动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加大数实融合相关人才培育力度等。
2025年05期 v.24;No.137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 贺碧晴;程雨飞;
村级财务公开是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村级财务公开满意度,采用修正的重要性-表现分析方法。以河南省H镇F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从公开内容、公开时效和公开方式3个维度,对影响村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村民对“疑问反馈响应速度”和“公开数据的完整性”的引申重要性评价较高,但满意度评价较低,是亟待改进的关键领域;“公开报告的易懂性”“公开明细的清晰度”和“公开信息的及时性”则属于优势领域,应继续保持。基于此,提出建立高效反馈机制、提升数据完整性、巩固现有优势、适度调控资源投入等针对性策略建议。
2025年05期 v.24;No.137 84-8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 杨梅;
大数据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分析企业智能化转型内涵与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企业会计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企业会计智能化转型需要将业务、财务与行业数据融通、构建智能化数据系统,进而形成决策辅助支持体系,更需要树立大数据思维、运用多种先进技术与搭建高效能的智能化会计系统等层面的保障与支持。
2025年05期 v.24;No.137 88-9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 杨美美;王成元;王啟蒙;
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新时代发展和创新红色文化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目前,我国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方面,面临着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不高、西方思潮的渗透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等“现实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必须以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为核心切入点,一方面实现好传承红色基因、激活红色文化产业、完善红色文化体系;另一方面,着力增强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大力拓展国际红色文化产业业务、强化红色文化话语权。筑牢红色文化软实力不仅是增强综合国力必然要求,也是凝聚民族共识,实现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有利途径。
2025年05期 v.24;No.137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 张冬伟;郝少毅;
教师协同育人能力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以A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名师范生为个案,通过为期3个月的非参与式观察、访谈及实物资料收集,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探讨师范生合作学习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师范生呈现出“被动表象合作”与“主动表象合作”2种合作学习类型,前者因身份符号缺失导致情感连带薄弱,后者因内容符号不足导致共同关注焦点偏离。符号储备和文化制度双重嵌套因素对师范生的合作学习形式产生了影响。对此,建议从符号积累、课程支持和文化环境3方面完善师范生合作学习的支持系统。
2025年05期 v.24;No.137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 吴庆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育人价值在于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千年智慧,还能为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创作源泉。当前,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面临着诸多问题。深入研究并探索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育人路径,提出相关可行性措施,力求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地进行艺术设计教育。
2025年05期 v.24;No.137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 张幸格;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构建多元化传播平台、深耕文化传播内容、提高馆员媒介素养等路径,旨在通过新媒体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文化传播效果,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推动公共图书馆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与发展。
2025年05期 v.24;No.137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